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灵活处理教材 转变教材教学观----武汉市东湖中学 张伦
阅读次数:[]次
灵活处理教材   转变教材教学观
——学“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有感
武汉市东湖中学  张伦
还没有参加培训就听高一年级历史教师说新课改后的高一历史教学时间很紧,教学难度大、跨度大,有时无法关注到每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要想完成每节教材内容就要赶进度,要想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就要抢课后时间。
今天上午学习《专题四 历史必修(Ⅱ)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后越发觉得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在领会四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重难点基础之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想来具体应做到:   
   一、创设情景,使教材知识更趣味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多样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史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历史的愿望。第一次课讲到的《辛亥革命》教学实例中就有这样一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主演情景剧,在情境中,变死的、枯燥的教材为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自身的创造性,而且感受历史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调整结构,使教材知识更合理化  
在“如何理解、把握必修二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小专题中讲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化对教材的了解,这是教师对教材的能力要求。我认为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在“备学生”方面也要下足功夫,如果不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对教材掌握再透彻都很难实现教学的三位目标,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备学生过程中,就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宏观教材结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研究、提出观点,确定微观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活动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现实,其后果是:要么学生不能理解新知识,要么学生会感到历史真的枯燥乏味。这些都是与新课程倡导教学目标相背离的。  
三、适当补充,使教材知识更有深度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过程的生动性。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一个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驾驭,必然要适当对教材的巧加工,对教材进行开发调整、适当补充;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及时鼓励,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今天的一段关于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辞,就是很经典的补充材料,有深度但又可触及,设问巧妙又符合学生能力要求。我想在实际教学中不妨让A同学提问,让他找B同学回答,激起课堂思考氛围,这样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思路,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每天学习都有新鲜感,也深感课改后面对的工作压力,不管怎样就觉得这样的理论学习对现在的我特重要,发现我必须要总结以前教学经验,转变教学方式。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