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优秀作业
阅读次数:[]次
 
课改展开之后,我和众多一线教师一样都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新课程对老师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怎么样的新要求?我的课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吗?归根结底,“新”在哪里?在今天的必修3培训之后,我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答案的方向——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把结论或情感态度呈现给学生,而是老师通过材料呈现、情景创设、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去“品味”历史,进而自己发现答案、自然产生应有的情感态度,整个教学过程是水到渠成的。
有两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这一课中,如何让学生体会中国各种书法流派的特点?培训视频中老师特别强调,首先教师要呈现出具体的书法作品,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再从时代特征、作家生平等方面去介绍,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从历史的角度品鉴作品,自己对作品特征做出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步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并没有把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品鉴得出结论,教师在这里是个“引路人”。
   第二个给我深刻印象的案例,是视频中的一段《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教学录像。录像中老师首先用深沉的声音朗读了一段“无知山谷”的寓言,然后引出中国近代新思想的萌发这一主题,讲述了中国近代一批思想先驱为启蒙民众不惜牺牲生命的史实,最后老师又回到了“无知山谷”的寓言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叹道:“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发生在现在,但我们希望它在未来不再发生”,紧接着又是一次重复,整个课堂气氛在老师深情、睿智的讲述中被推向高潮,给学生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先驱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求知精神就这样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心上,整个课堂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这个案例中,老师更多的运用了“以情感人”的方法,同样没有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但却在动人而深刻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品味到历史的精华部分,水到渠成的达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这里,老师首先自己被历史感动,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动传染给了学生。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理解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不把知识直接给学生,而是重视过程与方法,教师要想心思让学生通过读材料、想问题等过程自己领会知识。同时,案例二告诉我,传统的讲解仍然是新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但这里的讲解不能是照本宣科,而应是饱含教师的思考与情感,应是教师在大量阅读积累的基础上的厚积薄发,这样的讲解,能打动学生,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生出“爱”“憎”的情感,而非告诉学生“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也就是从旧课程的“灌输”,改变为新课程的“品味”。
 
相关资料下载:从“灌”到“品”的变化——王小宁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