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浅谈对“宋明理学”内容的把握
阅读次数:[]次
湖北大学附中汪儒斌
在专题五《历史必修(Ⅲ)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研讨视频中,专家们用了不少时间谈论“宋明理学”这个知识点。“宋明理学”是此前高中教材没有涉及过、现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没有、其本身又具有高难度的内容。因此,在面对这一个内容之前,我们教师有必要自己对“宋明理学”基本内容有一个把握。陈来教授的《宋明理学》应该是本不错的参考书。在此,我简单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对“宋明理学”内容的把握首先在于其与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关系。宋明理学被认为是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的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咋一看,宋明理学所讲的基本概念“理”、“气”、“心”等与原教旨主义的儒学基本概念“仁”、“礼”似乎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宋明理学的根基仍然是儒学所主张的道德、伦理秩序。而那些新概念不过是旧内容的外包装。因此,宋明理学的本质与根基仍在儒学,其为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不难理解。佛教与道教给予宋明理学的乃是光鲜的外表——逻辑形式。比如朱熹的理气关系就带有明显的华严宗抽象与一般逻辑形式的色彩;至于陆王心学中的“格心”修为方法则显然带有禅宗的色彩;朱熹在论述理气运动时以“太极”来说明则又是凭借了道家逻辑体系的帮助。总的来说,宋明理学是以儒学的道德理念为根本,穿上了佛道的逻辑外衣。
其次是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关于两个思想派别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应该从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角度来把握,因为它们本身就都是结构精密的思辨体系。程朱理学的本体论可以用“体用论”(二程)和“理气论”(朱熹)来概括,“体”或者“理”则是世界的本原,包括世界与社会的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当然主要是道德原则。朱熹还讨论了理气关系,即所谓的“理一分殊”与“理气动静”。“理”是世界的本原,是最根本最高的,是一般,“气”则是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是特殊;“理”是本体,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古代的道德今天还是道德),但作为现象的“气”是错杂变动的。实际上程朱理学承认最高概念的“理”,即道德原则是一种客观的东西(仅管道德法则是人类的意识),而“气”又是体现“理”的万事万物。因此在方法论上,程朱理学都主张“格物致知”,只有向外界万事万物探究才能领悟到“理”的存在。相反,陆王心学在本体论上就反对道德律作为本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本身就存在于人内心的东西,所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既然作为最高原则的道德原则在心内,因此方法论上也没有必要去对外界事物“格物致知”,只需要向内心反省,即所谓的“格心”、“致良知”。
最后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以社会道德律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最根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思想能成为儒学发展的重要新阶段的原因。但是两者的差异也是明显的,程朱理学是以人类社会意识的产物——道德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视其为本体,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里的唯心是指程朱理学以道德律为本原,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意识产物;这里的客观是指他们认为道德律不是产生于个体人的思想中,而广泛存在于宇宙中);而陆王心学则认为道德作为本体就在内心中,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这一差别也决定了二者在方法论上,前者向外、向大自然寻求道德律;而后者则向内,通过反省自身寻求道德律。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