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原则--水果湖高中梁依斌
阅读次数:[]次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原则--水果湖高中梁依斌

   有的学生,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但是一到高中就感到物理难学,成绩总上不去。这说明,高中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原则性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循序渐进原则
   这是诸多原则中最首要的原则。这里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在知识的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高一开始的教学,要放慢速度,放慢速度等价于降低难度。对一些问题,开始时候尽量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多做练习和复习,逐步向抽象化过渡。第二,所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思考、讨论的问题),开始时候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块,逐渐增大问题的“块头”。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初中特点,逐渐向高中特点过渡,逐渐增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空间。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开始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后,再多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需要学习,能力和习惯也需要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是过程,通过过程才能出结果。高一的第一天第一节课,应该和初三的全部特点相同,以初三为起点。
   2.“保底”为主,“拔高”次之原则
   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在“理解”、“掌握”上多做文章。至于“应用”层面上的问题,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也不要刻意去“拔苗助长”,应该在以后做长期的打算,以后逐渐去解决。就是布置学生做习题,也把目的放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做习题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二是通过解题,反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前者,似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属于“拔高”。而后者,还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还是以“理解”、“掌握”为目的的。高一高二的做题,重点应该放在后者。高一,甚至高二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做到“千锤百炼、深入细致、考不倒难不住”的程度。至于“拔高”的训练,应该在高三总复习时量力而行。在高一、高二,避免大打高考的“战术”之仗,只在“战略”上瞄准高考即可。例如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在球台上训练打球,是战术问题,而队员们练爬山、练短跑,那是战略上的训练,爬山、短跑和乒乓球技术没直接关系,但是很重要。我们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战略上瞄准高考是必要的,而在战术上多在“双基”上作战。
   3.重能力原则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个战略问题。能力出效益,能力出速度,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绝不是冲突和排斥的。当然,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条件,还要有教师培养的客观条件。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只是个外因,内因是学生自己。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舍得时间和空间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能力中包括自学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看书的能力、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讨论问题能力、语言能力,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这之中,自学能力是最首要的。
   说到培养能力与学习知识不冲突,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第一,能力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寓于知识的学习之中,知识学习是提高能力的载体。第二,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学习知识,会大大提高能力。第三,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学习二者间相互促进。
   4.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的教学难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一唱一和”的呼应着,看似学生都会了,其实真正懂了的不足30%。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多给学生自己探究和体验的时间,多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时间,多给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思路的时间。这当中教师要多搜集从学生那里来的信息,尽量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学习,学生是主体,其他诸如教师、教材、学校硬件设施等,都是客体。客体只是学生学习的外界条件,学生这个主体才是学习活动的根据。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议一议”、“写一写”、“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算一算”、“问一问”、“猜一猜”,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真正把时间用在了刀刃上。
   5.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
   这里有两层意义,第一,各种教学方式有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第二,恰当的变换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速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消除个人的思维僵化。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推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听老师讲,提高学生接受能力,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品质。让学生探究,锻炼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记忆能力等等。
   初中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式不断变换,这不是弄虚景好热闹,小学的课堂更是热闹非凡。这样做,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因为不那样做是不行的。人的“注意”是有时间限度的,超过限度,注意力下降,兴趣疲劳。小学生注意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初中生也不超过10分钟。对于高中生,一节课一种形式,节节课都是一种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下降,学习兴趣疲劳,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空间和时间上恰当变换的事物,都是生动和鲜明的。汽车的转向灯不是总亮着的,而是一闪一闪的,公路旁的护栏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红白相间的。这样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提高了被注意对象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在高中的课堂上,早就批判那种“一言堂”、“单一讲”的形式,但也要避免一种形式从头到尾的进行,尽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也要恰当的变换,起码与初三接轨。
相关资料下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原则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