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陈公弼传》教案设计
阅读次数:[]次
《陈公弼传》教案设计
武汉市14中 刘伟
教材分析
此文选自《苏轼全集》,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人物传记中最长、最有感情的一篇。记述了陈公弼从进士及第开始三十余年的为官经历,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公弼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六十四岁。本文重点叙述了陈公弼的清正廉洁,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人物个性,这是学习的难点。感受陈公弼的清正廉明、为官爱民并体会作者的敬意之情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解决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文中重要的疑难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叙事和写人的手法。
(2)品味本文自然生动的语言特色。
3、情感目标:
学习陈公弼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廉洁自守的美德,体会作者的敬意之情。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诵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陈公弼清正廉明、为官爱民的敬意之情,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自然生动的语言特色。
2、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3、教学时数:两课时。
4、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课前自查字典解决生字注音,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全文,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以及理解困难的句子,以便课堂讨论。
3、利用图书或网络搜集有关陈公弼的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二、导语设计
才华横溢的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陈希亮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官员,让苏东坡佩服的五体投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陈公弼先生!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请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教师订正拼音):
雩 (yú) 都 鬻(yù)狱 弹劾(hé)
掾(yùan)吏 期(jī)年 戢(jí)士
岁蠲(juān) 荥(yíng)州 藜藿(huò)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梳理大意)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的层次。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大家归纳:(课件)
第一部分(1—5段):记叙了陈公一生为官的经历。
第二部分(6段):交代了与陈公的交往以及写作缘由。
第三部分(7段):高度评价了陈公清正廉洁的一生。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教师布置课堂讨论: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前勾画的第一部分难懂的实词虚词,完毕后每小组将难以解决的字词集中写在小纸片上。
3、教师搜集三至四组学生的小纸片,集中归纳总结疑难点。
(1)疑难实词
①而有司责课如初 课:赋税。
②吏士请斩甲以徇 徇:示众。
③贷而流之 贷:宽恕,饶恕。
④岁蠲三十余万斤 蠲:除去,免去。
⑤鬻狱 鬻:买卖。
⑥公戒而舍之 舍:宽恕。
⑦戢士 戢:管制。
(2)疑难虚词
【以】
①以母忧去官 因为
②愿以此馈军 用
③宰相以禹为狂言 认为
④吏士请斩甲以徇 来
⑤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 率领
【且】
①且言元昊必反 并且
②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 将
4、学生再读第一部分,梳理陈公的为官经历。
教师:作者在叙述陈公为官经历时,以地点为线索,请大家快速标注出这条线索。
学生讨论发言:长沙、雩都(第一段)——剑州临津、开封(第二段)——房州(第三段)——庐州(第四段)——江东、河北、开封(第五段)
教师:请大家概括陈公在各个地方任职的事迹,讨论完毕后每一自然段请一位同学上台演板。(时间有限,让学生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讨论演板完后,教师点评。
明确(课件):长沙——逮捕海印国师。
雩都——宽恕老吏曾腆。
剑州——无。
开封——阻止毁塔重建,平反赵禹冤屈,独担不公惩罚。
房州——操练房州军队,处罚殿侍雷甲。
庐州——安抚虎翼军士。
江东——逮捕海印国师。
河北——无。
开封——减免百姓赋税。
教师:作者在叙述陈公事迹时,有详有略,重点突出。通过这些事迹,请大家讨论人物形象。(本文是人物传记,突出刻画了陈的形象,所以让学生仔细品味)
请四至五位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其他学生一起点评,修改不准确的表达,统一明确:
陈公是一位大公无私、赏罚分明、体恤百姓、大义凛然、治军有方、人格高尚的廉吏。
第二部分
1、男生齐读第二部分。
2、女生提出本段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师点拨重点的句子:
(1)“而轼官于凤翔”:而我在凤翔为官。
(2)“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取公让议,至形于言色,未而悔之”:正在那时,我年少气盛,愚笨没有工作经历,多次与陈公争执辩论,至于在言辞脸色上有所表现,不久就对此感到后悔。
3、梳理大意后,教师提问:本段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课件):缘由有二,一是对年少时顶撞陈公表示愧疚之情;二是为后代的为官之人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三部分
1、女生齐读第三部分。
2、男生提出本段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师点拨重点的句子:
(1)“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山里有猛兽,藜藿就不会被采摘。(被动句)
(2)“使公弼端委立于朝”:让公弼穿着朝服站立在朝廷上。(名词活用动词)
3、梳理大意后,教师提问:作者如何评价陈公弼先生的。
明确(课件):陈公为官品行无人能超越,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股肱之臣。
六、拓展练习
廉洁爱民,坚守节操历来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陈公弼先生,还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两袖清风的林则徐,铁面无私的包龙图,请同学们课下通过书籍或网络搜集此类历史名人的生平简介,然后谈谈这种传统美德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七、课堂小结
本课时梳理了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陈公弼先生的为官经历及高风亮节,我们要学习他的高尚情操及为人处世的原则。
八、板书设计
(课件) 陈公弼传
叙述陈公事迹 大公无私、赏罚分明
文章层次 交代为文缘由 人物形象 体恤百姓、大义凛然
高度评价人品 治军有方、人格高尚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重难点字词句,对人物形象做了一些分析,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二、合作探究
古人为文尤其重视手法,苏轼这样的大文豪更是不例外,他在刻画陈公弼先生时,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男同学找出正面描写的语句,女同学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再一起讨论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哪些品质。
男同学找出正面描写的语句,(课件)明确:
1、 正面描写
(1)外貌描写:长不逾中人,面瘦黑,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面目严冷。(貌不惊人,但神情坚毅严肃)
(2)语言描写:杀此贼者,独我耳。(审判外戚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大义凛然,独担罪名)
(3)神态描写: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对无辜军士以诚相待,宽容大度)
女同学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课件)明确:
2、 侧面描写
(1)描写老吏曾腆的改过自新:“腆以家财助官,悉遣子弟入学,卒为善吏,而子弟有登进士第者。”(老吏曾腆由侮法鬻狱变为散财助官,这一巨大转变侧面体现了陈公审案不是以惩罚人为主,而是以仁恕为原则,挽救人为目的。)
(2)描写虎翼军士对他的态度:“士皆指心,誓为公死。”(军士们对陈公的忠心耿耿侧面反映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3)描写殿侍雷甲对他的忌惮:“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雷甲对他的忌惮侧面表现了陈公治军严谨,威名远扬。)
三、语言鉴赏
分组讨论:本文是写人记事的名篇,语言既生动形象,又简炼自然,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字词进行鉴赏。(每四人一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作答)
(课件)教师归纳最有代表性的字词
1、“公为人清劲寡欲。长不逾中人,面瘦黑。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明确:此句描写陈公外貌,语言简洁,用“冰”来形容目光,生动形象,“严”一词准确地表现了陈公的威望之高。
2、“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
明确:“极”字表现陈公意志之坚决,“必”字表现陈公惩治之果断,两字简单节省又准确明了地点名了陈公的为官原则。
3、“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明确:“自”字形象地展示了作战时陈公一马当先的英勇气概,“皆”字生动地表现了陈公治军的严谨整齐。
四、拓展训练
运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手法,写你身边最值得尊敬的一个人,记叙一人两事,表现人物某一特点,600字左右。
五、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陈公弼先生一生的为官经历,表现了陈公的见义勇为,不计祸福,轻财好施,笃于恩义,感受了作者对他的钦佩崇敬之情。同时也探讨了文中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及文章生动自然的语言特色,启发学生在自己作文时借鉴使用。
六、板书设计
陈公弼传
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 简练自然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记性质的文言文,此类文言文内容上有一定的故事性,所以要引导学生对传主产生兴趣,主动梳理文中传主生平事迹,逐渐形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除了梳理文字大意之外,还要重视挖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尤其是苏轼这样的大家,更要领悟他文章的精华。
从文字之美到精神之美,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引导学生走进人物,感受人物身上体现的道德情操美。
附录:
教学对象、年级:高一学生
授课教师情况:刘玮,28岁,中教一级。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电话13995606993,任教高一语文,任教年限为七年,曾获“十四中优秀青年教师”。
陈公弼传
苏 轼
⑴公讳希亮,字公弼,姓陈氏,眉之青神人。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诸法,一县大耸。后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难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悔改。公戒而舍之。会公建县学,腆以家财助官,悉遣子弟入学,卒为善吏,而子弟有登进士第者。
⑵以母老,乞归蜀。得剑州临津。以母忧去官。服除,为开封府司录。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万。公言陕西方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先赵元昊未反,青州民赵禹上书论事,且言元昊必反。宰相以禹为狂言,徙建州,而元昊果反。禹自建州逃还京师,上书自理。宰相怒,下禹开封府狱。公言禹可赏,不可罪。与宰相争不已,上卒用公言。以禹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公为御史。会外戚沈氏子以奸盗杀人事下狱,未服。公一问得其情,惊仆立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公及诸掾史。公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自引罪坐废。
⑶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丞相①荐公可用,知房州。州素无兵备,平易近凛冽欲亡去。公以牢城兵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平易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致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成,独治为暴者十余人,劳其余而遣之,使甲以捕盗自赎。
⑷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醒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左使令,且以守仓库。报答公惧,公害亲信之。士皆指心,誓为公死。
⑸后提点刑狱江东,又移河北,入为开封府判官。荥州煮盐凡十八井,岁久渐竭,而有司责课如初。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公为言,还其所籍,岁蠲(juān)三十缺万斤。迁京东转运使。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仕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公为人清劲寡欲。长不逾中人,面瘦黑。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实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以教学养士为急,轻财好施,笃于恩义。
⑹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而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取公让议,至形于言色,未而悔之。窃尝认为古之遗曲,而恨其不甚用,无大功名,独其时士医生能言其所为。公没十有四年,故人长老日以衰少,恐遂就湮没,欲私记其行事,而恨不能详,得范景仁所为公墓志,又以所闻见补之,为公传。轼生平不为行状墓碑,而独为此文,后无君子得以考览焉。
⑺赞曰:闻之诸公长者,陈公弼面容严冷,好面合人。士大夫相与燕游,闻公弼至,则语笑寡味,喝酒不乐,立人稍稍引去。其天资如斯,然所立无绝人者。谏大夫郑昌有言:“山无猛兽,藜藿为之不采。”淮南王谋反,论公孙丞相若发蒙耳,所惮独汲黯。使公弼端委②立于朝,其威折冲于千里之外矣。
——选自《苏轼全集》(有删节)
【注】①富丞相,北宋著名大臣富弼,与韩琦、范仲淹等齐名。
②端委,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