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作文升格案例研究
阅读次数:[]次
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
——作文升格案例研究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牛锋
一、主题的选择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作文中有无“出彩点”,往往能够决定一篇作文得分的位置。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老师精批细改,学生只是被动的做“听众”“看客”,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分数几乎固定的某一分数段,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和升格。究其原因,是只重视了教师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只是知道了问题,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作文教学也就没有落到实处,其实际效果自然大打了折扣。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可入妙耳。”可见,文章“频改”才能“入妙”。因此,必须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自我修改或交互评改,从而使作文步步升格。
二、方法的采取
针对作文教学的这类问题,我的做法是:
(一)将互评互改常规化
每一次作文写作之后,安排一节课集中进行作文互评互改;
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批改四篇文章,文章在组内四位同学间交流,每生对这四篇文章进行独立的批改;
独立批改的时候,学生之间不互相交流,但有疑问可以单独与老师讨论;
独立批改,对于所批改的文章,精彩之处或有问题的地方,都应写出自己的点评、建议;不仅如此,还要写出对文章整体构思的点评,并赋分;
独立批改之后,组内进行交流,不同的观点交汇、碰撞,形成对文章最佳思路、最佳材料选择、最佳语言设计的基本一致性。
(二) 让病文升格样板化
选择病文,在教师、学生、作文三者之间的相遇过程和相互对话过程中,着重辨识病文的特征,掌握升格的要领,动手切实的修改。
选择病文,每次必须突出某一方面的文病,有针对性的修改,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很有帮助。我在选取病文时,从中心的鲜明与集中、结构的严谨与自然、内容的充实与新颖、感情的自然与真诚、语言的连贯与细腻五个方面选取文,每次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修改。
修改病文,可以选择一对一修改,即作文作者自己修改、升格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多对一,即全班一同修改、升格同一篇病文。
病文升格,无论是一对一,还是多对一,升格病文的过程,以及升格后的文章,都应该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文章的某一方面的样板。
三、案例的展现
(一)作文题
材料一 胜利在眼前 刘墉
不要怕土地坚硬,只要你有手,土地就是软的。
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
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峰顶就在眼前。
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将出现。
……
伸出你的双手,跨出你的脚步,坚毅,忍耐,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伸出你的双手,跨出你的脚步,坚毅,忍耐,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材料二
一位大学时代被全班同学公认最胆小最怯懦的人,十年后成了所有同学中最成功的人士。问他成功之道,他说,每天进步一点。
一位家境贫寒的人,经过几年的打拼,成了小有名气的老板。问他生财之道,他说,每天赚一点。
一位体重220斤的大胖子,三年减了80斤,问他减肥的秘诀,他说,每天减一点。
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内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原文:
原 文 点 评
只要你愿意
“晓磊,这样的分数是不够的!”班主任拿着我的英语试卷语重心长地说。“可是,我的英语从初中开始就这样,学不好。”“怎么会呢?多读课文,多背单词,只要你肯努力,哪怕每天进步一点,总会看到收获的。”
于是,我暗下决心,每天早晨去操场读英语。
指针指到6:50。我来到操场。操场上很安静很干净。
在百米跑道的终点,有一个计时架,我轻轻登上架台,翻开英语书,念起课文。
大概持续了一周时间,在本周英语考试上我仍旧没有看到丝毫进步。又是一个清晨,我照例来到架台坐下,刚刚翻开书,一阵读书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循声望去——
整个操场分为三个部分,跳远铅球场地,篮球场,排球场,在靠近排球场的跑道旁,是一个圆弧的、废旧了体育器材场地,一位身着校服的女生都背面着那面墙朗诵着什么。
我看不清她的样子,也听不清她在读着什么,但她的姿势,偶尔的手势,她很专注,忘记了周身的一切。
好奇的我轻轻地走过去,恐打扰了她,啊,她还是发现了我。我向她问好。
“你好!你每天都在这里读书吗?”我问。
“是啊!我以后想读艺术专业,老师说我的朗诵欠佳,所以我就每天在这里读书。”
于是,每天,她在那头,我在这头专注的读着课文。慢慢的,我读课文也流利起来,语感也渐渐增强。英语好像看到了一丝光亮,微弱却很执着。
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读完课文的我轻轻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感受微风掠过耳际。一段好听深情的声音传入耳朵:
不要怕土地坚硬,只要你有手,土地就是软的。
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
我望过去,是她,正在深情朗诵着刘墉的短诗。我和她一起朗诵道:
伸出你的双手,跨出你的脚步,坚毅,忍耐,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你朗诵有很大进步!”我高兴地说道,“我说过,只要我愿意,哪怕每天进步一点,总会有收获的。”她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更加澄澈无邪。
一位晨跑的女生刚好经过我们,“你每天都在操场晨跑么?”我问。
“是呀!我的体质不好,每天晨跑,加强锻炼,总会好起来的!”说着跑远了。
我和她相视而笑,望着那个女生的背影,在初升的太阳下格外灿烂……
是啊,只要你愿意…… |
对话开始,设置悬念。但叙述语言不够细致,比较平淡。
这里对操场的描写应为后文作铺垫。
“我仍旧没有看到丝毫进步”,怎样呢?
操场的这一段描写的是否真的需要?
“她还是发现了我。我向她问好”与中心关系大不大?
这里应该有与前文回应的内容。
这里出现材料所给的诗句,很巧妙。
全文到这里才第一次点题。
晨跑的女孩出现得很突兀。
关于跑步女孩的这几句描写很有画面感。
结尾点题,但有点平淡。 |
升格建议:
此文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标题没有凸现事件主题,“只要你愿意”也不能凸现该次作文材料的重点。文中“我”前后情绪变化不大,缺乏起伏,使文章叙述显得平淡,没有波澜。前后事件在叙述上缺乏应有的呼应,另一位晨读的女孩和那位跑步的女孩出现的突兀,在文章中应有铺垫与呼应。“我”的心理活动写得不够细腻,没能凸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因而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
建议:将标题修改为“晨读”;注重事件叙事中细节的描写,删除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情节;注意前后的铺垫,另一位晨读的女孩和那位跑步的女孩在文章前一般应该出现,与后文相呼应。
(三)升格后文章:
改 文 点 评
晨 读
“晓磊,这样的分数现状不行啊!”老师拿着我的英语试卷,缓缓地,但严厉地说。“可是,我的英语就是学不好啊!”“怎么会呢?每天读读课文,每天背背单词,只要你坚持下去。小步走,不停步,持之以恒,大器必成啊!”
于是,我暗下决心,每天早晨去操场晨读。
清晨,6:50,我来到操场。操场上很安静很干净。跑道的那一头,有一个女生正在朗诵着什么;跑道上,一个女孩慢慢的跑着。我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翻开英语书,念起了课文。
一周之后,周考,我的英语成绩似乎没有丝毫进步。坚持,还是放弃?我开始犹豫。
这天,我照例来到操场,照例又看到那个朗读的女孩,和那个慢慢晨跑的女孩。刚翻开书,一阵不太流畅但十分认真地朗读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循声望去——是她,那位日日来此朗诵的女生,她正极其认真地朗诵着什么,偶尔挥动着手,很专注,好像忘记了身旁的一切。
我好奇地走过去,打量着她。
“你每天都来读书吗?”我明知故问。
“是啊!我以后想做节目主持人,可我朗诵不好,所以我每天来练习朗诵。”
“哦,有效果吗?”
“当然有啦!以前我扭扭捏捏,读不通顺,现在好多啦!我想,坚持下去,我一定还会有更大提高!”她忽闪着大眼睛,满脸兴奋。
“我每天早上也来读书,可却没有什么效果!”看着那位晨跑的女生慢慢向前跑去的身影,我沮丧的说。
“不要急,慢慢来,只要你不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积起来,你还怕不会有丰厚的回报吗?”
我若有所思。是啊,我的确每天在读书,但我的坚持才持续了一周啊!慢慢来,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的坚持应当继续下去啊!
于是,每天,她在那头,我在这头。慢慢的,我读课文流利起来,语感渐渐增强。我好像看到了希望的光亮,微弱,却很执着!
几个月后的一个清晨,读完课文的我轻轻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感受微风掠过耳际。一段悦耳而深情的朗诵声传入耳朵:
不要怕土地坚硬,只要你有手,土地就是软的。
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
我望过去,是她,正在深情朗诵着刘墉的短诗。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朗诵起来:
伸出你的双手,跨出你的脚步,坚毅,忍耐,奋进,胜利就在眼前。
“你朗诵得真好!”我由衷地赞叹道。“谢谢啦!看来,几个月的坚持有收获了!”她的眼睛里写满了开心。
那位晨跑的女生又经过了我们,慢慢的向前跑去。她的背影被初升的太阳勾勒出一个金色的边框。
“小步走,不停步,持之以恒,大器必成!”不知怎的,我又想到老师说的这几句话,轻声地念了出来。
她看着我,我们相视而笑,不约而同的,我们又都捧起了自己的书…… |
描写细腻,人物表情丰富了。
老师的话暗点主题。
第一次出现朗读的女孩和跑步的女孩。
犹豫,情绪的波动。第二次暗点主题。
第二次出现朗读的女孩。
“我”的好奇引出了一段对话。
描写细腻。
“我”的沮丧,回应前文情绪的波动。
第二次出现晨跑的女孩。
点主题。
比喻,很合适,同时点主题。
对女孩赞赏,自然而然再次点主题。
第三次出现晨跑的女孩。暗点主题。
首尾呼应。
结尾给人以有未尽之感。 |
升格后点评:
升格作文保留了原文的故事情节,但改变了标题,删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使事件主体更加明晰。把“班主任”改为“老师”,又加入“小步走,不停步,持之以恒,大器必成!”一句话,并在文中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坚持”;让另一位晨读的女孩和那位晨练的女孩在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形成呼应,也凸现“坚持”这一主题;两位女孩一详一略,相得益彰;又紧扣了材料,把题目提供的材料自然而巧妙地运用到叙事之中,效果很好!
升格后,成为一篇很值得一读的记叙文!好!
四、研究的结果
这是一份一对一的作文升格案例,升格之前,文章的作者对自己的文章没有很大的信心,但也不知道怎样能让自己的文章升格。在升格的过程中,我采取了面批面改的方式,和文章的作者一起逐条找出文章中心的鲜明与集中、感情的自然与真诚、语言的连贯与细腻三方面的问题;然后她独立修改升格。升格之后的文章,很好的避免了原文之中的种种问题,不仅凸现了文章中心,而且以细腻的语言描写事件的过程,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经过这一次升格作文的磨练,这篇文章的作者体验到记叙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体验到如何突出文章中心,如何关注事件的波澜性,如何细腻的描写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其记叙文写作水平迅速提升。不久,在全区调考之中,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夺得作文满分(全区仅两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在我将“互评互改常规化”和“让病文升格样板化”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从审题有偏差,到能够准确把握作文题;从中心散乱随意,到中心鲜明集中;从结构前后混乱,到结构严谨自然;从无话可说空洞无物,到选材合适语言流畅;从感情矫揉造作,到情感自然真诚,作文写作水平步步提高。
五、研究的反思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二)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三)要培养学生细腻表达的能力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巴巴的,情思不见影。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素材,细腻的表达可以把事件表述得更加感人。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等。作文训练就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
(四)要形成升格作文的常规机制
无论是“互评互改常规化”还是“让病文升格样板化”,作文升格应该是伴随高中生作文写作的一种常规机制。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作。互评互改,病文升格,看似简单,但不断的互评互改和病文升格认真地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在这简单的重复之中寻找创新寻找突破,三年如一日的坚持,其收效自然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