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无锡尚德反思:再强大的政府也战胜不了市场
阅读次数:[]次
 

无锡尚德反思:再强大的政府也战胜不了市场

IBTimes中文网见习研究员 王维

http://cn.ibtimes.com/articles/24329/20130325/shangde-solar.htm 

无锡尚德由施正荣在2001年在无锡创立,从事光伏电池与组件生产。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投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公司",并在纽交所上市。

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一直以来,无锡尚德都是尚德电力公司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集中了尚德电力公司95%以上的产能,其光伏组件产能在2012年达到2.4吉瓦,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作为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它的破产令众人唏嘘之余,也引发人们的思考。

产能过剩 缺乏技术

《南方都市报》评论指出,尚德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的雄心勃勃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全球市场出现,西方国家贸易政策调整这个不可预测的变量,引导尚德成功的两大法宝,转而成了"催命符"

在过去10年,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只有1520家,中国有上百家光伏企业一拥而上,但大都集中在产业链门槛最低的封装环节,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而且中国九成以上的光伏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2012年,欧美国家"双反"政策一经启动,我国光伏龙头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赢利。

《南方都市报》认为,当年随着尚德的成功,中国光伏产业一哄而上,造就了表面的繁荣,但产能过剩已经预示危机迫在眉睫。然而就在这样显而易见的危机面前,尚德却走了一条逆势增产的道路。甚至当人们纷纷预测中国光伏的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施正荣仍然坚称,"我看不出来目前产能哪里过剩"

评论认为,不顾客观形势不讲经济规律,以把企业规模做大为能事,这并非尚德一家为然。在企业界许多人士心里,只要企业规模做大了,就不愁从银行拿不到钱,也不怕政府不支持,更不必担心政府会在危难关头袖手旁观。因此,即使面临人所共知的困难,他们也敢于不惜成本、不顾风险、想尽一切办法搞钱扩大产能。

《东方早报》也表示,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的高增长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推动下利用不间断的扩大投资来实现的。光伏产业在中国引发的投资热潮,仍是由政府推动扩大投资的旧模式,这种投资只注重于它能给地方带来多少GDP,仍然是粗放型的,缺乏对核心技术的追求。

依赖政府 结构畸形

正如《北京青年报》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惨状,是严重产能过剩导致惨烈超低价竞争的结果,而为这一局面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各地政府。2009年,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出台后,各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判断国际市场的变化,大力扶持本地光伏生产线上马,低水平重复的光伏生产格局由此形成。由于国内市场因地方保护而出现市场壁垒和恶性竞争,光伏企业都热衷于出口。到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已经超过全球需求,随着竞争加剧,国内光伏行业利润率从2007年的139%下滑到目前的10%左右。

文章指出,在地方政府无微不至的"呵护"下,企业可以被捧得上市美国,但最终却被所有投资者抛弃;企业可以成为行业的全球龙头,但最终还是一头栽倒。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的挫折,充分暴露了政府错位的问题。

《东方早报》报道指出,尚德曾借助政府的力量,取得了众多银行的授信,规模迅速膨胀,但政府的力量再强大,却无法战胜市场。无锡尚德的破产敲响了畸形发展的光伏产业的警钟,它告诉我们,政府刻意扶持一个产业,只能使这个产业的发展脱离市场的正常逻辑,出现扭曲。

文章认为,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而不是不顾市场规律,在政府的主导下放弃某种产业,扶持某个新兴产业,并且利用行政的力量在税收、信贷甚至市场销售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种模式不仅会造成市场竞争不公,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产业发展脱离市场实际一哄而上,最终会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光明日报》报道中指出,尚德的发展经营过程,其实是国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疯抢的重要战略项目。由于国家政策扶持,这些产业可以申请到相应的补贴,更容易获得土地、税收、贷款方面的优先支持。企业低门槛进入看似是一种善意的政策扶持,结出的却是企业低成本产能快速扩张滋生的一系列恶果。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也表示,投资过热是光伏业问题关键所在,新能源企业"光把宝押在政府是不行的",引导终端市场消费者需求才是正道。黄鸣认为,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投资过热是光伏企业,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最大问题。

体制改革才是破解之道

该由市场调节的,政府却越位出手了;该由政府负责的,政府又缺位或失责了。

《经济参考报》评论认为以G D P为纲的考核体系是导致"标尺竞争",造成严重产能过剩的根源所在。如果不彻底改变以G D P为纲的发展思路,不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没有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的决心,"尚德危局"可能还会不断上演。

《北京青年报》也指出"想要解开光伏产业发展的困局,需要扩大新能源的市场内需,但更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转变政府职能、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自己在市场打拼,政府只管好应该管的事。"

相关资料下载:无锡尚德反思:再强大的政府也战胜不了市场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