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反思”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
阅读次数:[]次
                                    “反思”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
                                          武昌教研培训中心  叶文松  2014.3
 
一、怎样看待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试”是我国的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可以说是目前高考制度导致的必然“产物”,本文不是将“应试”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而是分析一下在当今状况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实现真正的“高校课堂”,应从哪方面作较大的改进。下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作简要的探讨:
    1、  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转型”的问题。
    从近年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说起: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学习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
          ······
    众所周知,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一旦大范围推广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收效,难道是它本身存在某些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提出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常常是那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师,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立足于创新;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事实上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效地调动学生”就已经做得很好,这也是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本质原因;可是一旦大范围推广后,大部分教师受到“应试”的束缚,担心课本知识讲不完、作业做不完等等,因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仿效,真正有收效的还是少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就有较好教学效果的老师。
    事实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确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并不是说这部分教师不懂新课程理念,而是说要研究用哪些课堂行为来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的课堂,实际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大部分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任何“新的教学方式”引进后,客观效果当然是“换汤不换药”。   
    2、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科学习“兴趣”的问题。
    看看一组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反映的客观事实:
         布置学生看书:这是“软性”作业,布置了等于没布置。
         新课上完后布置的作业:常常是在规定时间后的1—2个小时才能全班上交。
         放学时发给学生的练习页子:总有部分学生是照抄其他同学答案。
         规定时间完成教辅上的套题:部分学生的对付办法是照抄教辅后面的答案。
    老师们都知道,无论布置什么形式的学习任务对多数学生的收效均不理想。于是,生物老师常常存在一种抱怨:“那当然,课堂上连讲都不愿听,布置的任务怎么可能有好效果呢?”。我认为老师对这类现象应该转换思维方式:“学生连自己都没兴趣学习,你讲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再看一组反映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案例:
    案例一:与某省示范高中5个高二学生的谈话:2012年5月的一个周末,一位朋友
(该示范高中的学生家长)约了包括他小孩在内的5位生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希望我跟他们谈谈生物科的学习,找找生物成绩一直不好的原因(注:①这5位同学在2013年高考的总分均在590—640分之间;②谈话时间约1个小时)。
    师:请各位同学分别谈一下进入高中以来是怎么学习生物的?
    生:各自作了简要回顾,并回答老师不时提出的小问题。
    师小结:你们听讲都比较认真,作业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也就是说你们已经掌握的那部分生物知识主要来自于老师的“讲”和对作业的“记忆”,不系统,更缺乏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师突然发问:“什么叫光合作用?”。
    短暂停顿后,我再次催问了一遍,并逐一问了5位同学,的确都不能回答。
    师追问:你们学了近两年生物,为何回答不出“什么叫光合作用”这么重要的概念呢?(他们可是一流的高中学生,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很难相信)。
    师分析:象“光合作用”这样重要的概念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并不是很多,你们没记住的原因是“根本没记过”,也就是说几乎从来没认真看书,没将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总反应式进行比较,当然就不理解。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太多的概念和生理过程在你们的脑海里恐怕都是处于这种状态(就是常说的:打开书什么都知道、关上书什么都忘了)。  
     案例二:一个上课一直睡觉,但生物成绩很好的周姓男生:2006.9—2009.6我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周姓男生所在的班基础较差。该同学初中以来总成绩一直不理想,进入高中后,在他妈妈(是一个生物科研机构的教授)的帮助下选了一个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题,以期在高二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而获得保送生资格。于是高中三年的课堂学习(包括生物课)几乎都是在睡觉中度过的,但晚上在妈妈的督促下自学与课题相关的生物学科知识,在高中三年的历次大型考试中总分常在200—250之间,而生物经常是50—60分(当时理综生物占72分)。
     案例三:凡家长要求补课的学生,最终效果多数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该现象不仅局限在生物学科,是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
    上述案例一说明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而“兴趣”则是驱动学生产生自学行为的内在因素,老师过多的“讲”和学生过多的“做”均难达到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案例二说明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自学行为不可少或缺的重要因素;案例三,还有“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得不到好的收效”、“课堂满堂灌”等则共同反映如果学生缺乏对学科学习 “兴趣”的话,任何缺乏调动“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措施都不可能有好的收效。
    相信各位老师还可以拿出大量的案例来说明:“兴趣”的确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既然这样,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将课堂当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
    我们应树立一个信念:“课堂上能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最好的教师”。
二、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堂语言风趣一点
        讲课程序严谨一点
        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一点
        学生参与的活动多一点
        学生代替老师多讲一点
        课外作业少布置一点
    以上居多的“一点”每位老师都可拿出相当多的案例来加以说明,本文不需獒述,但大家应该清楚还有很多个“一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并有所作为。
三、实现我们的目标:
    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形成常态的自学行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本质,享受教师的乐趣。
 
后记:本文是本人2014年3月7日教研活动专题报告的文字稿(修改),立足点局限在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