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合作学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高效策略
阅读次数:[]次
合作学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高效策略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徐 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涉及的内容多,但是课时较少。学生面对已经学习过知识,存在兴趣不高,积极性减弱,课堂参与面窄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课堂容量大,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然,课堂上教师一腔热血,学生一无所获,课后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忆、做题,教师花大量时间批改、纠错、辅导,教师和学生都很困惑。那么该如何克服学生惰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呢?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转变传统教与学的形式,达到课堂的高效,强调学生应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提倡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鉴于此,我认为合作学习形式的课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是使学生受益最大的高效课堂形式之一。
我从2012年七月份暑假补课开始,就在我校高三(8)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生物第一轮复习,收到较好效果。至今已进行4个月左右,从未间断。目前必修的三本书已基本复习完,以下是一位名叫周国旺的学生写的心得体会,具有一定代表性。
生物一直不是我的强项,在考试时常常拖我的后腿,所以我也一直对生物学习没有信心。我总觉得是自己记性不好,什么东西记了就忘,尤其是对减数分裂那一块,什么精子异常问题,什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在不同时期的图像判断等等,这都是很让我头痛的问题,考试时我也会常因这类问题丢分。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小组被分配到了讲生物必修二中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这章,而我又“幸运”的抽签抽到了“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起初我真的很不情愿,只想逃避,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能力讲好这最让我觉得困难的这一节,再加上在生物必修三的复习中,我也曾上台讲过一次,我觉得那是所有小组讲课中最差劲的一次,我不想再给自己的小组丢脸了。小组中的一个好朋友开导我,他告诉我越是不擅长的,就越是要去钻研,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搞透,最后,他还微笑的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的,你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你讲的这一节是这章中最关键的,加油啊!”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只觉得就算是为了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要硬着头皮讲下去。我为了那次讲课,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减数分裂的过程图像在草稿纸上画了一遍又一遍,为了不在讲台上出差错,我和组里的同学讨论,又向徐老师请教,对自己的教案也进行了多次修改,引入了精子的变形过程、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异同等知识点,还把自己在减数分裂这块最“害怕”的问题整理成了三个专题。在讲课的那天,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紧张,最终讲课结果当然是好的,我成功了!
高三(8)班 周国旺
我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有以下十个环节组成:培训分组——任务分配——集体备课——教师指导——组内审议——印发资料——课堂展示——批改作业——记忆检查——测试评价。
一、分组培训
分组:典型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其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是异质小组。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素质能力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7人组成,2:3:2(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三个一般的,两个学习困难的)的比例进行分组。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合作学习,组长不一定要是组内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高三(8)班合作学习分组表:
组别 |
姓名 |
第一组 |
周国旺 周健 周鼎 刘怀宇 赵耀 陈严 周硕 |
第二组 |
卢天谣 夏晨馨 周巧 王鸣宇 钱方琦 黄璇 张雪丰 |
第三组 |
吴锐 朱近赤 秦思毅 罗杨啻 汪昕 戴祎昀 董睿 |
第四组 |
张航川 蔡锐 曹一 张依 杨经潮 李扬扬 孙寒阳 |
第五组 |
张凯祥 李清 胡雨婷 梁珊 王锐 刘聪 刘子君 |
第六组 |
安培 方世玮 魏子俊 冯山 刘洋 郑江 张洋 |
培训: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知识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在正式开展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生物第一轮复习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专门开展了一次班会——什么是合作)并建立了合作学习规则:1、遵守规则、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保证。3、学会倾听和表述是合作学习的基础。4、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5、正确对待矛盾与冲突,他们是智慧的碰撞和交流。
二、任务分配
我将高三(8)班分成6个小组,第一轮复习中每复习一册书都由6个小组承担相应章节的任务。
必修二复习任务分配表 | |
《遗传因子的发现》 |
第六小组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
第一小组 |
《基因的本质》 |
第二小组 |
《基因的表达》 |
第三小组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第四小组 |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第五小组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第六小组 |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任务章节去精心准备一份学案、一幅概念图、一堂课(内容较多的章节可利用多节课进行)、一套训练题,我调侃为“四个一工程”,以此来引领全班开展本章节的一轮复习。在小组内再进行自主协商,对“四个一工程”的任务进行再分解分配到每个人。
必修二复习第三小组任务分解表 | |
学案及概念图 |
朱近赤编写 罗杨啻和吴锐审阅 |
训练题 |
戴祎昀选编 汪昕和秦思毅试做 |
展示课 |
罗杨啻 吴锐 朱近赤 戴祎昀 汪昕 |
复印、发放、收作业、批改工作 |
秦思毅 戴祎昀 |
组员通过完成任务,既自己成绩得到提高,同时本小组的“四个一工程”质量也得到提高,进而全班同学都受益。这样的任务分配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在全班营造了一种合作性的情境。组织学生学习所营造的情境中,最理想的就是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三、集体备课
高三(8)班学生领到任务后,每周我会给他们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个小组要提前一周完成备课。他们在集体备课中会非常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他们任务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热点是什么,学案该怎样编写、如何构建概念图、选择哪些经典题目、这一节课怎样讲最合理等等,每个学生都会把自己对所承担的任务的理解和构思和盘托出,大家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一片火红景象。
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高效课堂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教师指导
在高三(8)班进行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集体备课之后,都会将他们的成果向我汇报请我把关,有时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我也频频点头不住的夸赞;有时他们却抓耳挠腮,我就顺势指点迷津;有时为着某个问题几个人打起“官司”来,我俨然成了“判官”,可判案过后我总是要费尽口舌去向“败诉”的一方解释清楚。我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复习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复习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我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因为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学生看作是人,而是工作的对象,予以机械刺激。在合作学习中,我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大大激发了学生一轮复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组内审议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后,组员会将自己对所承担任务研究的结果提交组内进行审议,有的是要在组内进行试讲;有的是将精心挑选题目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有的是请大家看看有没有知识性错误等等。大家七嘴八舌,既有赞赏之声,受者两颊绯红,心里甜如蜜;也有被喝倒彩的,处之泰然,知错就改。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六、印发资料
“四个一工程”几经打磨,终于成型,学案、概念图和训练题就由负责的同学拿去油印,提前发给全班同学,成果就由全班同学来分享。该小组成员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付出了辛苦,但是收获颇多。
七、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将任务章节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热点一一分解到人,每位组员就专一的一个点进行“精确打击合”,把自己研究的心得与全班分享,简洁高效。
必修二复习课堂展示课题及名单 | |
中心法则及拓展 |
罗杨啻 |
DNA和RNA的比较 |
吴锐 |
转录和翻译 |
朱近赤 戴祎昀 |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
汪昕 |
合作学习认为,教学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因为是学生“小老师”在讲课,大家的局促感没有了,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上台讲课的学生往往就成了“标靶”,台下学生对他所讲内容的质疑与追问犹如一支支“冷箭”,直奔靶心,有的应对无误,有的直冒虚汗,有的干脆直接向我求助,课堂气氛热烈,几乎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后我会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和补充。
八、批改作业
课后每个小组组长负责收全班“四个一工程”中的训练题作业,由命题人批改并进行统计分析,下次课拿出一定的时间,就训练题的批改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在全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此做到精讲精练,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九、记忆检查
作业评讲结束,该组全体组员分到不同的座位组一一对全班学生的任务章节知识点记忆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然后将检查情况填写在《知识点过关检查记载表》上,以此来督促学生扎扎实实的过好一轮复习的基本功这一关。
十、测试评价
最后,由老师拿出一套高质量的本章节测试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小组各成员的表现来进行分组综合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我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以上就是我将合作学习运用于一轮复习的思考和过程。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在这四个月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索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诸如:
1、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2、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时,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工作、学习效率。
3、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同学间的交流相对小组间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时会造成各个小组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4、部分同学主动性欠缺,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对本组所负责的章节关注度高,对其他组负责的章节关注度低。
这些不足可在今后通过加强学组建设和培训,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十个环节的全程跟踪和指导,加强对小组和学生的评估和评价来加以改善。
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内容;合作,不只是师生交往,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一轮复习由枯燥和乏味转变成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生物一轮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