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析14年高考政治新课标Ⅰ卷试题 谈15年备考启示
阅读次数:[]次
                                                转载高三政治教学网
一、试题特征的总体评价
2014年的高考试题在教育的改革呼声中新鲜出炉,别开生面又开放灵活,锐意创新又开放探索。从知识融通切入的同时,又延伸鲜活生活;突出主干知识,呈现演绎类型,充分体现新课标高考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调动、检索以及运用基本观点对材料问题进行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的能力要求,体现着高考改革中对教学观念、教材知识、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也发挥着对中学教学、课堂改革的导向作用。整体难度较2013年较略有下降,但依然能对考生知识与能力做到较好的区分。
2014年四个模块分值与2013年模块分值对比明细表
2014、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一卷政治试题分布结构(此图可以删掉)
年份
模块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2014
题量 类型
6(选择题5个、主观题1问,演绎类试题)
3题(选择题2个、主观题1问,演绎意义型试题)
3题(选择题1个、主观题2问演绎意义型)
5题(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开放型)
分值
30分
24分
18分
28分
 
2013
题量
5题(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4题(选择题3个、主观题1问)
1题(选择题1个,主观题2问)
6题(选择题4个、主观题1问)
分值
30分
24分
14分
32分
二、2014年试题四个模块考查内容与考查规律对比分析
1.2011--2014年《经济生活》主观试题考点对比以及2014经济试题分析
年份
               考     点
题号
教材内容
2014
放宽市场准入市场机制如何让消费者受益
38(2)
市场经济(交换)
2013
企业在市场下的经营(成功原因)
38(2)
企业经营(生产)
2012
居民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措施
38(1)
收入分配(分配)
2011
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增强创新能力的措施
38(2)
企业生产(生产)
《经济生活》试题依然紧紧抓住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突出《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企业、消费者、政府以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等要点,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综合解决经济问题。13题呈现某国20年来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考查生活消费。14题以某家电企业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形成制定生产模式的材料,考查了市场经济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第38题以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考查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成本降低—数量增加—供给增加—竞争资源—价格降低—质量提升,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更是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2.2011--2014年《政治生活》主观试题考点对比以及2014政治生活分析
年份
               考     点
题号
教材内容
2014
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大意义
38(1)
我国政府
201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8(1)
中国共产党
2012
政府为提高民生支出(政府知识体系)
38(2)
我国政府
2011
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全国人大的职权
38(1)
人民大表大会
《政治生活》模块围绕政府、国家外交,以及公民参与等主干知识,呈现考查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凸显中国的国际外交活动,处处落实考纲中基本考点和基本能力,考查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整合知识、迁移知识、描述问题和阐释解决问题等能力,彰显了明显区分度。19题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外交背景,17题考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有序的参与;18题,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军事干预,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特别是主观试题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凸显的职能转变主题和简政放权改革思想。突出行为主体党、政府、民主参与、政府职能等。第38题(1)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采用演绎题型,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基本技能。其中融合基本学科能力于一体。
3.2011--2014年《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对比以及2014哲学试题分析
年份
               考     点
题号
教材内容
2014
意识作用说明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39(2)
唯物主义
2013
认识论(争论有利于认识发展原因)
39(23)
认识论
2012
辩证否定观
39(2)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辩证法基本观点
39(3)
201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9(2)
历史唯物主义
《生活与哲学》值得一提靓点之处在于哲学主观试题创新风格清新灵活,评价教学观念对学生影响,拟定广告来命题,降低了难度,更加灵活。 21题弗雷成功研制的不干胶记事贴,巧妙考查考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20题以狮子论考辩证法,选项设计上别出心裁,出现了一串串妙语连珠的典故、成语,如盲人摸象、事必躬亲、纸上谈兵、等充满文化神韵。22题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汇集多家观点,不设标准答案以引导读者思考。23题倡导主流价值观,积极发挥其引领作用。第39(2),评价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考查巧妙灵活,考生既可以运用意识作用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角度切入思维分析;也可以运用意识作用从该观点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需要多种条件全面性角度深入分析;也可以从意识宏观上具有反作用和意识微观上如何发挥指导人的行为落实机制上切入分析,试题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更加呈现出开放探索,不拘一格的思想火花。
4.2011--2014年《文化生活》主观试题对比以及2014文化试题分析
年份
               考     点
题号
教材内容
2014
文化创新作用、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39(1)
文化创新
2013
文化对人的影响
39(1)(3)
文化作用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原因(文化建设)
2012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中华文化的传承
39(1)
文化创新
2011
文化对人的影响
如何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
39(1)(3)
文化作用
 
 《文化生活》今年仍然突出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的主题。19题以中法建交,文化交流促进创新发展,考查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39题材料通过钱学森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以此引出设问,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考生作答可以运用主客体分析法快速确定考点为文化创新的作用,和对教育人才产生的文化意义,难度适中,易于下笔。
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2014高考给我们的新启示
1.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考纲知识构建,处理好教学时间和学科质量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材与大纲之间的间隙,依据高考大纲的具体内容范围构建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形成完备适中的知识体系是科学备考的首要前提。在问题引导下能动查找知识间联系〔不同重组,相同归纳,相似迁移,相关联系〕有效巩固考点,用短时间完善考点知识体系,形成大小适中,解题备用的精准的考点知识体系。
2.千淘万漏虽辛苦,洗尽狂沙始到金。研究真题规律,追求复课的核心价值。
高考的能力立意突出了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近年真题的细致研究,总结趋势,研究其考点内容和考核能力,以及设问题型,选项设计,答案设计等几个主要元素,探索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化,解题格式化程序化的规律,即概括出考试规律(题型命制规律、考察方式规律、作答结构规律、选项设计规律)。可谓高屋建瓴,俯首鸟瞰。掌握试题应对之命脉的神魂所在。
3.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科价值增添生活的元素和时代的色彩。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科的社会功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用考点解读热点,既有利承载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又有利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性、实践性。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规范的练考与管理。
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好规范性练考,定量的时间(50分钟),在指定的区域,定量的题型组合(12+2),及时抽阅纠正问题。合理的安排练考频率,精选组合以真题为主的规范题型,抓好两类课型:专题课和试卷讲评课。关注课堂的效率,防止政治课堂时政杂谈化,减少教学的盲目随意性。收集学生练考暴露的问题,做好教师对典型试题的黑板示范作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审题、规范答题的基本要领。建议尊重学生的需要,要保证留给学生查补错误、自主反思和消化吸收的时间,做到遵循能力提升的内在规律。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