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浅谈语文教师立德树人的途径
阅读次数:[]次
浅谈语文教师立德树人的途径
杨友生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摘  要  语文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立德树人,利用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根据语文教材以形
        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         默化之效果。具体可在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德育因子,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         语文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师 立德树人 途径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德育为首”的育人方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旨在说明语文教育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外,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也责无旁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理想的树立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其途径如下:
    一、通过“身教”立德树人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健全良好的品格,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教师乐观热爱生活,学生也定能勇敢面对未来。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的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受自身专业的熏陶,练就了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他们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既做学生的“经师”,更做学生的“人师”。但语文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一门受排挤的学科,语文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家长的、同行的埋怨、指责,既要容忍社会上的一些偏见、批评,又要承受学校内部竞争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健全的品格:要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关爱学生,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品行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面性。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用健全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信其师才能听其道,语文教师首先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基础、智力、爱好、特长的不同,给学生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自学、提问、讲授、评价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布置都从层次性出发,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种发展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尊严、权利、兴趣、求知欲望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倡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教学平等、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的。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才会心情舒畅,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教师修身立德,润物无声,身教的效果便显现出来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德育因子
文以载道,知书达理。高中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的神韵与气势,鉴赏历史文化的深广与优美,追寻伟人足迹,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的情怀,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挖掘这些德育因子,实施德育。例如:
    理想教育。人无志不立,“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高中生树立了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拥有了宏伟的抱负,就能刻苦攻读,克难奋斗,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要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创立理论,注重实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与宏伟理想;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要学习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了实现自由平等的梦想而作出的种种不懈努力,直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要让学生抱定宗旨,树立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而读书求学的理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是非教育。高中生应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从而坚守高尚的人应持有的“是”,摒弃高尚人不应有的“非”。教师的职责是通过与学生共同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认清低劣人物的丑恶本质,从而明确诚实为是,虚伪为非;助人为是,冷漠为非;磊落为是,暗昧为非;大度为是,偏狭为非;进取为是,懈怠为非;孝敬为是,不孝为非……进一步明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等等都是“是”,反之则是“非”。学生明辨了是非,就可以明大义,识大理,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自己良好的品德。
美丑教育。学生应学会撷取生活中人与物的闪光点,养成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习惯与能力,从而远离低俗与丑恶。比如阅读《五人墓碑记》,应着意挖掘明代这五位烈士为大义“谈笑而死”,慷慨就义的正气美,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象魏忠贤那样的奸贼的“辱人贱行”是应当受到千古唾骂的。阅读《荷花淀》,可以让学生了解孙犁散文之美——景美、人美、精神美,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随时随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应当舍小我,顾大家,从小就要立下为祖国献身的壮志,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美。反之,则是丑的。
爱憎教育。学生学会爱,懂得憎。从屈原“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文中,学习其对祖国的挚爱;从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豪言中,领悟其不灭的勇气和铮铮铁骨;在鲁迅先生对黑暗的深刻痛恨、对光明的热烈赞颂中,明确追求正义的方向;在布鲁诺坚持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中,形成热爱真理,憎恨迷信的品格。上述杰出人物的鲜明爱憎,是他们伟大人格的体现。
爱情观教育。爱情观教育应是高中生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12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学科资源,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爱情观教育的义务。在讲台上和学生落落大方地“谈情说爱”,不是谈“情”色变或谈“爱”则避,而是宜“疏”不宜“堵”地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高中生的爱情是朦胧的,是应该“发乎情止于礼”的,不要因为寂寞、炫耀、随大流,而把纯洁的友情强硬地转化为爱情。就是成年自立后,真正的爱情也不是占有,而是责任、忠贞。《边城》中的翠翠被天保和傩送兄弟同时爱上了,出于良心和道德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他们对翠翠的爱是那样的纯洁和神圣。以此引导学生:真正的爱情是至善至美的,不是高中生之间的争风吃醋攀比、大打出手。反面典型《雷雨》中的周朴园,他与鲁侍萍在三十多年后的重逢后没有相认,反而展开了激烈矛盾冲突。以此教育学生:一个人如果青年时期抛弃道义,随便对待婚恋,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必定要付出代价,甚至终身背上良心债;爱情也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作为中学生还无力承担“始乱终弃”的爱情,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爱情需要经受距离的考验,要相信“真爱”,要有信仰。《娜塔莎》中女主人公因离别的思念而陷入痛苦的深渊,接近于崩溃,狂热之下,她放弃了与安德烈的婚约,忘记了名誉的受损,轻而易举地受到诱骗,准备着另一场冒险的私奔。而《长亭送别》中崔莺莺为了两人共同的将来,忍受离别,送别张生进京赶考。以此启迪学生:爱情不是放纵,而是克制,爱情要有长远眼光,绝对不能逃避学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观教育,引领学生在真善美的追求路途上正确理解爱情,恰当处理感情问题,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要为文,先做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品格与文格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的“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都说明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更要有良好的人品。我国的古代教育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诸如立志、明理、身教、自省、慎独、力行等,这些教育内容可以用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例如:
忧患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极可宝贵的传统思想。不论文化、职业、职位有多大差异,国家民族的命运,应该永远牢记于心。忧患意识增强了,自然就会遏抑那些不健康的多愁善感,其精神品格自然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给以早期培养,作文教学就是培养这种忧患意识的最好途径。“位卑未敢忘忧国”,该成为每位学生的座右铭。如果这种忧患意识能经常体现在学生的文章中,其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韵味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忧患”意识。
节操观念,凡爱国忧民者,都具有高尚的节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节操观,当前犹为重要,而作文教学是树立正确节操观念的有力手段。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的思想内容才有动人魂魄的力量,如果作文中处处都显得无动于衷、淡若清水,在读者心中怎么会引起共鸣,怎么会唤起读者强烈的感情!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情趣高雅,是现阶段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而社会大潮令人眼花缭乱,文化市场精华与糟粕难分,低级趣味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逆水行舟,进尺维艰;随波逐流,快速得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有些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走上了邪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通过作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从而具有高雅的情趣,彰显人格的魅力。
实践精神,有志要有为,作文本身就是为。做人,光说不行,重在实践。实践,就是向自已人生目标不断的进取,锲而不舍,要勤奋,不怕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何况人生的目标并不单单是书山和学海。在学习阶段,要发愤忘食;在服务社会时,要“乐而忘忧”。作为学生,说、写可以是一种实践,学习、生活也是实践。教师更要多介绍那些已经实践或正在实践的先行者,以之为楷模,作为学生立言立行的标杆和动力。
学生身在学校,坐于课堂,囿于书本,知识面窄,文章通病是空泛。语文教师要多渠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其崇高的品德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达到文如其人。
四、通过语文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始终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课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设计课内活动,可采取课前五分钟演讲、抢答竞赛竞猜、辩论会、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给老师的一封信、向父母说悄悄话、写日记周记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周记纠正其不良的思想倾向。语文教师提倡、指导学生撰写日记、周记,让学生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敞开心扉,写出自己的心声,发泄自己的情绪,教师则可以通过批阅了解学生,并在评语中投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性格温和、意志坚强、精神乐观、自信勤奋。对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引导。每学期将学生优秀周记集结出版并推荐到报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通过辩论明事理,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辩论:二十一世纪的你喜欢和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做朋友?结合理想与现实劝导学生:完美女性应该有林黛玉的自由与梦想、青春与热爱、追求自我价值、对人真诚和对世情有深刻洞察、节俭、知礼、谦让;应该具备薛宝钗式的美德,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世俗的生存智慧,她们两人是作者对高贵美丽的少女的统一而又矛盾分裂的感受与思考。通过诗歌朗诵拓展高中生的爱情观教育。在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时,教师可以推荐《致橡树》这首标准的爱情诗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绝不为讨好别人而降低自己的价值,也绝不局限于个人或家庭的小圈子;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平等、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同甘共苦,而且能够不懈地追求伟大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设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去创造、探究,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社会为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每一册甚至每一单元的语文教材都安排了活动课,充分利用资源,将课本知识与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好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我在讲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结合梳理探究专题《优美的汉字》让学生感受王羲之书法的艺术魅力,借此机会组织了年级的书法比赛,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介绍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时,设计了“李太白与黄鹤楼”的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李白与黄鹤楼的有关资料,再思考设计的问题“诗人李白的遗迹对武汉现今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现今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武汉的旅游资源?”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热情高涨,他们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出许多合理的方案,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地发挥,提出了许多的奇思妙想,甚至画出了精美的设计图,为未来的武汉旅游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案。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的活动空间广,活动方式多,活动内容丰富。只要语文老师肯动脑筋组织,就能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之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的人。
 
总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他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师德为先,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健康品格,使之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诚如此,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 杨友生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18971215850)
 
 
相关资料下载:浅谈语文教师立德树人的途径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