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积累•审题•表述
阅读次数:[]次
积累•审题•表述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探究与实践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宋军
【教学缘起】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大纲中对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之一,能力层级为E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表现手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如果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两者是可以统一的。所以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试题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是高三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但平时练习反馈的结果显示,此类题得分一直走低,所以,我们应努力探求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以求提高学生解答此类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课前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 年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教学过程】
一、熟悉表达技巧,积累知识
(一)练习回顾
评讲作业: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大部分同学第一问和第二问二小问回答的不错,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辨析出散曲中比喻、对偶、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问题主要出在第二问第一小问,许多同学无从下手,或随意作答。
展示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④夸张,如江帆行驶疾如箭。
(2)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二)复习策略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这一考点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极易被学生遗忘、混淆,如果学生不能识记和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答题时要么无从下手、不知所云,要么答非所问、张冠李戴。怎样让学生效率最大化地弄懂弄清这些专业术语呢?以经典古诗词为依托来训练学生辨别古诗词表达技巧,并将表达技巧的概念巩固在古诗词名句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易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堂练习一〕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各种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诗歌的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对偶、设问、反问、拟人等。请指出下列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比喻
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借代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双关
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夸张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对偶
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调蟾宫曲•咏史》) 设问
⑦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反问
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拟人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重点。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其中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等。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细描(工笔)、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结合、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等。请指出下列名句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直抒胸臆
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借景抒情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托物言志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抒情
⑤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白描
⑦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细描
⑧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远近高低结合
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动静结合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象征、比兴、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等,请指出下列名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象征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比兴
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衬托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对比
⑤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虚实结合
⑥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想象
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
讲评作业:以上名句基本上选自教材中的经典诗词,因此正确率非常高。
教师小结:在复习古诗词表达技巧术语时,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词,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的积累知识点。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应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
二、梳理高考试题,审清题干
(一)真题演练
〔课堂练习二〕阅读下面这首词。(2011年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展示学生答案:借景抒情,通过“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渲染了凄凉萧瑟的环境氛围,表现出内心的苍凉悲壮之感。
评讲作业:该生没有仔细审清题干中的范围语“画线句”,“借景抒情”只是“深山夕照深秋雨”一句运用的表达技巧,而不是“画线句”整体上运用的表达技巧。这种审题不严谨现象在我们班相当普遍。
展示参考答案:
①设问: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②“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二)复习策略
梳理近几年高考“表达技巧试题”,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组成,“范围语”限定分析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分析局部试题和分析全诗试题两种。“角度语”限定分析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为未指出技巧类别、指出技巧类别和给出运用的技巧三种。
〔课堂练习三〕指出下面分析古诗词“表达技巧试题”设题方式的不同点。
①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2008 年辽宁卷3分)
②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2008 年辽宁卷5分)
③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2011年浙江卷4分)
④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2012年浙江卷5分)
评讲作业:四道题的题干都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组成(以“‖”为界)。从分析范围上看,第③题要求分析诗中某一部分的表达技巧,属于分析局部试题;第①、②、④题要求分析“这首散曲或这首诗”,属于分析全诗试题。从分析角度上,第③、④题属于未指出具体技巧类别的试题;第①题要求分析“修辞手法”, 属于指出技巧类别试题;第②题要求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分析,属于给出运用的技巧试题。
教师小结:复习时注重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归纳出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的主要设题方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时才会更好的有的放矢。
三、分析高考答案,规范作答
(一)真题演练
〔课堂练习四〕阅读下面两首诗。(2012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评讲作业:题干中“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表明这是一道鉴赏全诗表达技巧的试题。比喻、拟人、对比这些修辞手法,大多数学生能比较迅速的辨析出,并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但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抒情性,诗人运用表达技巧的终极目标是突出情感,所以解答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试题的最后一步都要点明情感。这一点被全班大部分同学忽略了。
展示参考答案:第一首诗运用①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②比拟,如将未展芭蕉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生动传神的刻画了未展芭蕉的神韵。③托物言志,作者借未展芭蕉,如“藏事的一缄书札”,抒发怀才不遇之感。但终会被东风拆开,预示自己终有一天会遇到伯乐,一展抱负的乐观。
(二)复习策略
通过分析以上高考真题及答案,我们不难得出高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类试题”的一般解答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诗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依据。
第三步:析效果,分析此表达技巧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教师小结:运用“三步式答题法”可强化学生分点分层答题意识,提高规范答题水平,从而最大限度拿高分。
四、反复模拟训练,提升能力
〔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鄙视和厌倦,对美好惬意归隐生活的向往。
【课后反思】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层级高,也是学生的弱项。不仅因为它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更因为对表达技巧的鉴赏离不开对试题题干的正确把握,尤其是离不开领悟表达技巧与诗词内容之间的关系。
考点再难,但对每个高考考点及题型的复习都应该重点探究考什么、怎么考和怎么答这三大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试题在考点知识积累、题型设置和解题技巧三个方面的复习策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在以后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审清题干、灵活运用这些专业术语和解题技法,使答题更加规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