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雨前》教案
阅读次数:[]次
《雨前》教案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范晓斌
一、教学目标: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景与情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审知感悟景物的内在意蕴。(景语与情语)
三、教学方法:
资料查询、朗读默读、讨论归纳、仿写迁移
四、教学时长:1课时
五、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②第一单元“何其芳散文两篇”中《雨前》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了解
1、 正音识词:憔悴、怒茁、簇生、洗涤、蹼趾、间或、缀、啾啁、驯服、覆荫、鹰隼
2、 查阅资料:①何其芳。
②1933年初时的中国社会形势。
3、 初读课文:字正句顺
思考: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何情感?
二)品读
4、 字音、词义检查
憔悴qiáocuì 怒茁zhuó 簇生cù 洗涤dí 蹼趾 pǔzhǐ 间或jiàn 缀 zhuì
啾啁jīu zhōu 驯服xùn 覆荫 yìn 鹰隼 sǔn
5、 学生介绍: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获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金),诗集《预言》。何其芳早年诗,华丽哀婉,引人神伤,充满个性的光芒。
1938年入延安,诗文充满时代的革命强音,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作品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1977年7月24日病逝。
6、 齐声朗读1~3段,讨论归纳:
景物:鸽群、天空、柳条 //雷、雨声,春芽
特点:早回、灰暗、憔悴 //有力, 怒茁(油绿、红花)
情感:压抑 、低沉 //悠然、蓬勃
欣赏语句: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比喻,期待“雨”的到来。“雨”却迟疑着。
7、 自由郎读4~6段,讨论板书:
景物:白鸭 //雏鸭
特点:烦躁 // 欢欣
情感:焦急 // 美妙、淡然
欣赏语句: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移用(“幽凉”为感觉,“滴”为动词,逻辑上不能搭配)。“雨”-“绿阴”,希望明确了。
8、 学生介绍:1933年初时的中国社会形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举进兵华北。1933年1月3日 (农历腊月初八),日军攻陷山海关,不久热河省沦陷。
1933年1月17日 (农历腊月廿二),中共发表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仍然加紧“剿共”,却于1933年2月21日 (农历正月廿七)被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
欣赏语句: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反问,直接抒情。“可怜”,对白鸭“怒其不争”。
9、学生示范郎读7~8段,找情感关键词:
景物:鹰隼 特点:腾上、呼号 情感:怒愤
欣赏语句: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想象,鸣声如心的呼号,渴盼抗争、期盼战友。
三)归纳思考
10、思考:景物内在的意蕴、当时的社会形势氛围、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三者之间的联系?
景物:颜色 灰 氛围 冷 (压抑、无助)
形势:民族危机深重、政治空气低沉
情感:不满现状、期待突破,却徘徊、伤感。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内在意蕴紧扣作者的情感抒发。)
11、仿写:比照第4~6段,描摹一个场景,抒发某种情感,150字。
(幻灯展示学生习作)
点评要点:写景需细腻,情景要相符。
12、课后探究:比较阅读《黄昏》
仿照《雨前》情景结合的赏析方法自主学习《黄昏》。
板书设计
雨 前
何其芳
景 情
北方:灰、冷 (实) 不满
故乡:艳、暖 (虚) 向往
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