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高中专题(五)
阅读次数:[]次

撒切尔夫人改革

                                                          湖大附中
该专题的价值
1.       从近几年改革类选做题的考察内容来看,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古代史都已考察(2013年全国卷考察的中国近代史,古代史则几年来考的更多),世界近现代史考察的较少,因而世界近现代史的改革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改革题一般不会考选修一教材里的原主题,我们必修教材里提到的世界近现代史改革并不多,只有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罗斯福新政、苏联战后经济体制改革和20世纪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等。
2.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核心就是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方向上与欧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有相通之处,甚至某些地方为我们现在所借鉴,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符合以史为鉴的历史学功能。
3.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欧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以美国的里根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最为典型,前者以美国的供应学派为理论,后者主要以货币学派为理论。但从采取措施的全面性和取得成果的程度,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应该在里根之上;同时从国内权威刊物研究二者的情况来看,研究撒切尔夫人更加充分,故选取撒切尔夫人改革。
4.       无独有偶,本届高三元月调考选做题第四题和二月调考选做题第一题都是关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内容(元调主要是里根经济学,二调则直接考撒切尔夫人)。
该专题在教材的背景知识
1.       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一课中提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
2.       必修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提到的“滞涨”、“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等概念,该课中也提到了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为了应对“滞涨”采取了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缩小福利规模等内容,实际上就是指的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夫人改革;
主要问题
1.       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的困境
2.       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理论与采取的措施;
3.       撒切尔夫人改革的成效;
4.       撒切尔夫人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
背景:
1.       凯恩斯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学生回顾教材,阐述概念)
2.       福利国家
 
多年来,英国引为自豪的“福利国家”制度曾经起着有利放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网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部分地解决了中下阶层居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及其他社会问题。在合理的限度内,它也起到了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调节器”,“安全阀”作用。在经济衰退期,资本家减少投资,职工消费水平下降,但是由于社会福利开支没有减少,失业工人有大量失业补偿金,从而保障了社会需求,缓解了经济形势的恶化。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3.       “滞胀”——“英国病”
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被通称为“英国病”。二战后,典型的“英国病”症状为:“停停走走”的经济、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以及紧张的劳资关系。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措施:
1.       奉行货币主义理论,抑制货币发行,因而采取压缩公共开支、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政策;
 
撒切尔政府紧缩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并一度实行高利率、高汇率,取得了克服通货膨胀的明显效果,并使1979年严重结构性经济危机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治理“英国病”的转机。]979年5月,通货膨胀率为10.3%,1980年5月为21.。%,1983年5月一度降到3.7%,1986年3.4%。
1979年11月,撒切尔政府在1980一1981年政府财政预算中宣布:公共开支过大是导致经济困难的核心。英国政府较大幅度地压缩和削减了一些领域的公共开支项目。公共住房开支1978一1979年度为60亿英镑,占总开支的5.4%。1986一1978年削减为27亿英镑,占总开支的2%。公共运输开支,1975一1979年度是49亿英镑,占总开支的4%,1956一2957年削减为48亿英镑,占总开支的3.5%。贸易和工业开支,1978一1979年为45亿英镑,占总开支的3.6%,2956一1957年为16亿镑,占总开支的1.2%。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减和取消部分保险补助金。改保险金随工资和物价上涨变动为只考虑物价因素,部分保险金甚至根本就不上涨;取消生育和遗嘱津贴;通过“简化”措施来削减经过收入调查的补助金;取消部分群体获取补贴的资格。
——姜南:《英国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调控作用》
 
2.       依据供应学派理论,实行减税政策;
 
撒切尔夫人和其继任者在1979/1996年先后5次调低所得税基础税率,由1979年的33%下降到1989年的25%,1996年的24%;最高税率从83%降到40%。同时,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8000英镑提高至10000英镑;资产税的起征点,从1700英镑提高到6250英镑;遗产继承税和资产转移税由75%下降到1988年的40%,并废除其他的征税等级。此外,还将个人所得税纳税等级从原来的6个档次,简化为两个档次。另一方面,政府还特别注意对企业税收的减免,包括减少企业应交纳的国民保险附加税、公司税、资本所得税,并简化税收手续。目前英国的公司税率仅仅高于芬兰、挪威和瑞典。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3.       企业私有化,以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发挥自由市场机制;
 
撒切尔政府逐步推行出售国营企业,将国家雇佣工作人员转移到民营部门,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1979年以来,撤切尔政府通过向公众出售的国营企业价值310亿美元股票,从而使英国股票拥有者的比例由成人的9%,增加到21%。1979一1982年间,政府通过民营化的收入共18.69亿英镑。1986年这方面的政府收入44亿英镑。.1979年英国有300万人持股,到1987年增至900万人。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财政及金融政策,放松或取消国家控制和干预,同样也取得了强调市场机制,鼓励自由竞争,调动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的作用。12年来,保守党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放松管制措施,废除180多项对经济活动的限制规定。如取消最低固定佣金制度;取消证券经纪人与证券批发商之间的分工;允许外国公司直接参加市场交易行动;废除私人企业中工人最高工资的限额及对产品价格和企业持股者红利收入的限制等规定。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4.       工会改革,打击工会势力,奉行威权政治(精英政治),恢复国家权威;
在80年代,撒切尔夫人采取一系列工会立法,摒弃收入政策,放弃/充分就业0的承诺以及压制工人罢工等各种手段,打击和削弱工会势力,使英国劳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结果:
1.       英国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大众资本主义(股东社会);
 
在私有化过程中,撒切尔政府出售大量国有企业,把股份优先卖给企业职工,以实现“大众资本主义”,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英国有300万小股份持有者,80年代中期剧增到900多万,1992年达到1100万,比工会人数还多,占总人口的22%,70%的家庭持有股票,造就了一个新的小额股份持有者阶层。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2.       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财政状况大大好转;
 
坚持不懈地执行“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这一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顽症终于被制服。通货膨胀率由1980年5月的21.9%下降到1986年夏季的2.4%;1988年有所上升,为4.9%,但在80年代中期,维持在平均5%的水平;1996年8月更下降到2.1%,低于欧盟2.3%平均数,是战后英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¹。随着通货膨胀率降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增长率稳步提高:1981/1989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6%,是战后以来最高的,而且还高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平均数。其中,1988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4.7%,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1980)1990年间,在制造业方面,人均产值增长4.6%,高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更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取得突破性的提高。从1979/1989年,英国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达到4.5%,其中1980/1984年间达到5.6%,在1987/1989年间达到6%/7%»,高于同期其他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仅次于日本和意大利,位列第三¼。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同时,并没有出现同期美国里根政府的高赤字现象,反而出现财政盈余。其中1987/1988年度财政盈余为35亿英镑,1988/1989年度为140亿英镑,1989/1990年度受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0亿英镑,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扭亏为盈的典范。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3.       降低税收,刺激了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私有化及减税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了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仅在1985/1986年度,由于降低最高所得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12亿英镑。加之撒切尔政府成功地抑制英国的工会势力,在英国形成一个较为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所有这些有利因素使英国成为其他发达国家投资的一个理想场所,英国也因此成为欧盟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累计约达1000亿英镑。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4.       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还通过私有化战略提高企业效率,鼓励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改善。大东电报公司和英国皇家航天公司的企业税前利润1981/1989年分别增长382.5%和213%,国家货运公司的效益到1987年提高了2倍,阿莫沙姆公司实行私有化的6年内利润增加3倍¹。像英国航空公司这样的大型服务性企业,在私有化后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航空公司。
私有化政策不仅提高了私有化企业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未被私有化的国营企业的效率。因为有了私有化企业的竞争,仍然属于国营的企业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学者作过比较研究,证明国营企业在1978/1985年间的效率要远远高于1973/1978年,甚至要高于1968/1973年。此外,统计数据表明,与1968)1978年的趋势相反,在80年代,国营企业的工业生产力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整个英国经济的增长。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5.       削减社会福利规模,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社会福利供应的效率;
 
在福利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各级政府的垄断,在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扩大消费者选择权,使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由福利取向型向市场取向型转变,以解决福利国家的危机。
……
撒切尔时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目标是改“普遍性原则”为“有选择原则”,减少福利支出,提高福利供应的效率。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6.       通过立法打击、削弱工会势力,以解决英国长期紧张的劳资关系;
 
从60年代起,工会问题已在英国政治中居支配地位。随着滞胀危机加剧,英国的劳资关系日益恶化。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紧张的劳资关系成为推行撒切尔革命的巨大障碍。为此,在80年代,撒切尔夫人采取一系列工会立法,摒弃收入政策,放弃“充分就业”的承诺以及压制工人罢工等各种手段,打击和削弱工会势力,使英国劳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于撒切尔夫人执政12年的政绩,有不同的评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承认有效的工会改革是其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毛锐:《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的目标评析》
 
总体上:使英国经济告别衰退,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甚至使英国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西欧国家, 现在虽不能说已彻底治愈“英国病”,但撒切尔政府的政策成功遏制“英国病”、使其基本好转却是不争的事实。
 
撒切尔夫人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措施成功的因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总量增加,资产阶级保持原来的剩余价值率就能让工人阶级的绝对收入大为增加,成为社会购买力充足的保证;(根本因素)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并没有完全摒弃社会福利政策,对低收入者的购买力仍有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的全球化为自由资本主义新一轮全球扩张提供了空间;
2. 服务业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与消费间的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
1.  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实行导致“滞胀”问题;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带有苏联模式的痕迹,也带有部门管理模式和官僚主义弊病;
 
相关资料下载:撒切尔夫人改革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