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14中郑芹
阅读次数:[]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摘要
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扩展教材资源,开发教师资源,发掘学生资源,创造实践资源,利用环境资源,力求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定义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
对于课程资源的类型,我国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的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途径
1、扩展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第一,根据教学实际加工完善教材。
根据形势变化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增删,对过时、陈旧的材料、事例、数据进行置换和补充;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材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和优化组合;对课后的练习进行调整更换等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加工与再创作,使教材内容结构化、问题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第二,改革教材的使用方法,用活教材。
开发教材这一文本资源不仅需要再加工,还需要改革教材的使用方法,将其用好用活, 使“教材” 变为“学材”, 使教材变为教师引领学生思维“起飞”的“平台”,变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变为师生对话的引子、案例和话题。这就需要教师寓理于例,把概念、原理融入热点事例,通过师生对话与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第三,用“乡土实例”、“时政资料”充实教材。
在教学中应力求把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灿烂的建设成果、感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时事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地适时地选用,形成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把“乡土实例”或“ 时政资料”等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弥补统编教材的材料陈旧和远离学生生活的弊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2、开发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资源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以及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开发教师资源。一是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师生互动交流能力、自主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二是要增强教师用活用好教材的能力。教师要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灵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或时事,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三是要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去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要求教师具有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合理鉴别开发和积累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四是学校要重视校本教师资源的开发。学校要为教师积极创造短期培训、长期进修、提高学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改革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发掘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资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关注学生的现状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视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学习方式、家庭背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活动方式、情感、兴趣爱好等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起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这迫切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师教”,而且要重视“学生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的作用。
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实际设计教学,从而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挖掘动力性资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动力性资源,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关注课堂生成,捕捉生成性资源
著名基础教育改革家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告诉人们:课程资源无时无处不在,并伴随着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生成之中。所谓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动态过程中, 教师突发灵感、学生本身所获得的思维启迪、问题的发现等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都是良好的生成性课程资源,要及时捕捉,否则便稍纵即逝。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利用预设为生成提供必要条件;二要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资源的生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三要善用教学机智,充分利用突发事件适时生成教学资源。
第三,重视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差异进行引导,使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可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对话情境和氛围;对于敢闯敢干、思想活跃的学生,就可激励他们大胆怀疑,敢于超越,为其他同学提供示范。此外,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作业设计也要体现弹性,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创造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资源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 而在于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让学生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同时,要尽力为学生创设实际锻炼的机会和环境,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印证所学理论,磨炼坚强的意志,提高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都有体验性目标的设定,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迫切需要利用课程资源创设相关的、丰富的活动情境,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 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体验中,自觉把理论知识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改变原来那种只重结论而不
重过程的做法,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定位为“导方向”、“导思路”,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及相关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情景,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走向“感悟—体验”的境界。
再者, 还应注重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教材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培养综合能力。在“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指导下,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经常性、制度化地开展诸如“走进军营、走进社会、走进农场” 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等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教师“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处事能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5、利用思想政治课的环境资源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教育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在课程资源中的作用。
第一,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往往能显示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人文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课程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践基地等的作用,在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各类教学设施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上,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广大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学校可加强校训、校歌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进取意识。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曾经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这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只局限于校内,实际上,社会环境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二者的有效融合,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能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在讲到价值规律一节时,可以鼓励学生到商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体验或探究大大小小的经济行为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实地走访收集所需材料。
第三,充分利用乡土环境资源。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要充分认识到乡土资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要发掘已有的课程资源,例如地处城市的学校,教师可以开发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例如,武汉的学校可以大力挖掘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这一重要的资源,积极利用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资源。地处农村的学校,教师可以开发当地的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例如,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土家族的“哭嫁”等。这些都是可以被合理利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资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影响着人类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及知识的构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步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的环境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查找相关思想政治资料,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利用制作的思想政治课件进行授课,使思想政治课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不但可以呈现更多的信息资料,极大地丰富课堂容量,而且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优势,积极开发、有机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卢佳地.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2) .
[3] 沈祥云.浅论政治课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4.
[4]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