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名师工作室
【简报第352期】万长江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第十八次活动纪要
阅读次数:[]次
 
专家引领助成长,多维角度再创新

    2018年5月30号,万长江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赴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三次教研活动(总第十八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四个部分:
    首先,是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化学特级教师孟凡盛的精彩报告——《漫谈教师的专业成长》。孟特从“讲好课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勤钻研做学生崇拜的教师”、“乐助人做学生发展的贵人”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授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点。孟特强调教师在生活中要时时敏感于收集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隐性教学内容的渗透,在设计教案时要把控整体的难度梯度。

   
    报告最后一个部分,介绍的班主任工作也给在场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孟特说,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相比于教书,育人是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和需求,不能循规蹈矩而应该是采用各种方法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报告过程中,老师们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不断的记录着孟特报告中的精彩内容,在意犹未尽中报告悄然结束。随后,万特对本次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说明。
    第二个环节是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潘雄风老师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研讨课——《台湾能源困境》,该课由徐锋主任和魏钊老师悉心指导。此次公开课有别于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传统化学课堂,而是在新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落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维度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次大胆创新。这类课程不仅可以很好的进行综合的科学教育还能让学生在社会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发展批判性思维,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上学生们围绕“台湾能源困境”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各组学生代表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对是否“废核”这一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最后还就身边的类似问题—— “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否启用”展开了激烈探讨。潘雄风老师这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思路。学生们自己在课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为课上发言做好准备。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整节课有条不紊的推进。
    课程结束后,工作室的成员们和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的领导、老师合影。


    合影后,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魏义华校长致辞。魏校长对各位老师来到常青一中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万老师为学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并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之后是第三个环节,由武汉市第二十八中学汤芹老师展示数字化实验——《对二氧化碳的纯度问题的探究》,该课由省实验屈波老师指导。汤芹老师这个实验就很符合孟特所说的“在题目中发现问题”并且付诸实践,而数字化实验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时反映、图表具象化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尚不完全的现状。汤芹老师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三颈烧瓶中氧气的浓度的变化,间接的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便于读数。为在座的老师在数字化实验的应用上又提供了新思路。课后,在场的老师们就装置和测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汤芹老师的课后,便是每次教研活动的经典环节——微课展示。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的代潘阳老师带来微课 ——《对典型晶胞均摊法的操作性探究》,该节微课由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肖建锋老师指导。正如万特所说这节微课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建模思想,把抽象的内容可视化。代老师通过弹力球与亚克力板自制的模型对典型晶胞的均摊法进行研究,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代老师还当场展示了四种不同的晶胞的模型,让在场的老师都颇感兴趣,并获得一致好评。课后万特表示,均摊法思想的落实需要注意阶段性,从操作性体验到图表可视化再到最后的抽象思维,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是能力水平的变化,教师可以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而微课由于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点。
    最后,万特对研讨课和微课作了点评。首先是从微课中提炼出来的建模的思维,其中包括了操作性的探究和可视化思维的培养。而对于研讨课的点评也指出了今后教学中要注重的几个新的要点,如:大数据思维、社会决策参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立德树人。对于工作室今后任务的指导也同时点明了现在教育领域的热点,总的来说就是将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与社会与历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同时还要注意教育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全部活动结束后,在场的各位老师都纷纷表示,期待着下一次活动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魏钊、潘雄风撰稿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