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名师工作室
【简报第399期】万长江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第十九次活动记要
阅读次数:[]次
 
素养为本研新课,教学设计明方向
   2018年12月19日,万长江名师工作室在武汉市第十九中学举办了第十九次线下教研活动,除工作室成员外,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但武刚教授莅临指导,化学学院张文华副教授、曾艳副教授和邓阳副教授组织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和硕士生前来观摩。

   活动的第一项是观摩武汉市第十九中学的刘艳玲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原电池》。刘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现行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原电池》第一课时。刘老师的语言清晰而舒缓,节奏控制得当,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展示了扎实的专业能力。

   市教研员吴明好老师点评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从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凝炼出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维度均有涉及,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两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的达成尤为突出。公开课完全可以说是“素养为本”的教学。

   活动的第二项是汉阳一中何辉老师展示微课《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及判断》。作为武汉市高中化学慕课工作室的成员,在吴明好老师和肖建锋老师的指导下,何老师的作品时长9分40秒;微课所选取的主题很小,聚焦度很高,并没有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设计、制作朴素精良,并没有一味炫技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后让人过目不忘。真正体现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活动的第三项是数字化实验成果展示。湖北省实验中学的屈波老师展示了数字化实验技术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实验中的应用。武昌区的一名青年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已经生成氯化银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银离子。通过屈老师的展示,我们再次发现了数字化实验技术相对中学化学传统实验设备有实时、便捷和精确的优点,并且在屈老师的带领下有更多的老师开始使用和研究数字化实验技术,与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融合得更加紧密。

   活动的最后一项是由万老师作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撰写创新教学设计的策略》。针对问题,万老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广泛与课标研制专家交流,结合一线化学教师和平时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所附录教学设计和刘艳玲老师的《原电池》教学设计为范例,详细说明了如何撰写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如何写教学与评价思路,如何写教学流程和具体教学过程,如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板书设计。万老师认为,2017版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我国广大化学教育学者的研究团队近15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明显特点,学术性和专业性也越来越强。面对这样的形势,广大一线教师也必须要努力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学术期刊,不断提高化学教育理论水平,才能写好“素养为本”化学教学设计。
   会后,老师们纷纷反映这次教研活动:公开课形式新、数字化实验展示观点新、专家点评和报告新,干货满满,收获很大。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