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名师工作室
【简报第470期】明道华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2019年11月教研活动简记
阅读次数:[]次
 
  2019年11月29日,初冬,和风暖阳。经武昌区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导师明道华和特约指导蒲莉萍共同策划,武昌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武昌区全体高中历史教师、部分黄鹤英才明道华工作室成员、湖北大学和江汉大学教育硕士,在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活动得到水果湖高级中学领导和历史教研组组长胡继芳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与以往同课异构不同的是,本次研究课不是在同一个年级开展,而是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围绕着同一课题上课,主题要求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皮其影响为中心设计。

  高一年级展示课由武汉市东湖中学的袁悦蓉老师主讲,课题是《辛亥革命》。她从武汉市35处辛亥革命遗址、遗迹导入,分背景篇、过程篇、影响篇三个部分展开。背景篇中,打破传统的背景学习套路,而是以孙中山先生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接受西方教育从医人转变到医国、如何从改良转变到革命这个线索为主线,展现了辛亥革命大背景。通过既有孙中山自己的转变,也有国人对孙中山认识的转变的学习,结合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所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解释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在家国情怀教育上,袁老师引入林觉民的《与妻书》视频,教育青年学生在国家危难之际要有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给全场听众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

  高二年级展示课由水果湖高中的杜芳老师主讲,课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她以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和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习近平主席的着装导入,从“时代呼唤、三民主义诞生”,“与时俱进、三民主义发展”和“鞠躬尽瘁、革命精神长存”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含义。她运用六则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最后,她问:“从1894年到1905年,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经历了哪两次重大转变,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由此教育学生继承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伟大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通过家国情怀激发升华课程价值。

  高三年级展示课由华师一附中方威老师主讲,仍以《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题。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他在学生掌握关于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耐人深思的几个问题:三民主义应该有新旧之分吗?后期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前期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吗?孙中山去世后,国共两党又是如何认识和继承三民主义的?经过师生互动,在解析不同材料后,师生达成部分共识,那就是新旧三民主义在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是一种思想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等糅合的产物,是将资产阶级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愿景关联的结果。

  三节课围绕同一段历史,以三种不同的教学标高和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现,引起听课老师的强烈反响。明道华老师评课环节说: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次国运剧变的关口。国危族群倾轧,时艰浮动民心;保守暗流潜涌,改革风急浪喷;革命此伏彼起,思想多元争鸣;武昌振臂一呼,中华骤换乾坤;护国护法叠败,联俄联共再奋!站在首义之区讲台叙说首义革命行止,得乎地利,还原历史,情彩顿生。明老师说:袁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展示课的特点是从整体分析切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为重心展开;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展示课的特点是从对比分析切入,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重心展开;方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展示课的特点是从拓展分析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心展开。高三复习课应该象这样立意高远,思辩激越。明老师强调,本时段历史学习难题密集,老师们在授课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改良为什么让位于革命?泥沙俱下的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共和起步为何迅速走偏?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方式和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明老师强调,关于辛亥革命中的许多历史概念也需要在教学中厘清,例如鞑虏、中华、十八星旗、黄帝纪年、“独立”、以俄为师、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明老师高度赞赏武昌区历史同仁教学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午,武昌区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导师明道华主持讨论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学生用表编写工作,布置了下阶段工作重点,要求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保持以教立研和以研促教的热情,争取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下午两点多钟,活动在和风暖阳中圆满结束。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张新强供稿)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