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名师工作室
【简报第477期】万长江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二次活动纪要
阅读次数:[]次

 

翻新课堂形式,研究试题命制

 
  2019年10月30日,万长江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二次活动线下活动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举行。工作室成员悉数参加,活动还邀请了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汤彦平和长虹中学余勇军两位特级教师。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副校长陈三军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对各位专家及工作室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
  活动第一部分是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邓阳洋老师展示了一节示范课——《SSI课程:关于“在亚尔斯岛建立PX化工厂”可行性的听证会》,全课准备长达6个月,在准备阶段得到70多位老师支持并参与设计,并经过江薇和陈三军两位老师悉心打磨。

  该课主要分为三个模块:首先邓老师用一段7分钟左右的微课引入,大体介绍了PX(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用途、现有合成工艺以及国内地方相关PX项目过程简介;在此之后,邓老师简单地介绍了虚构的亚尔斯岛的相关情况,便将课堂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挑选角色上台发言,将课堂变成了亚尔斯岛政府的一场听证会。由10位学生分别扮演的亚尔斯岛政府官员、权威地理专家和正、反方科技人员、环保人员、民众代表和工商代表在主持人的介绍下依次上台发言,使化学课堂充满唇枪舌剑。每位同学的发言都引用和概括了诸多现有文献中的数据和观点,如“政府官员”给出中韩日新四国近年来PX国内消耗量、进口量等数据,“反方科技代表”引用袁东星、金涌等业内权威人士的报告原文用以论述PX毒性问题;听证会结束后,由9位学生评委对几位发言同学进行多角度评价,并对是否支持亚尔斯岛引入PX项目进行投票。在投票环节中,主持人同时开通了第二现场采访,由亚尔斯岛生活晚报等记者通过场外视频直播的形式采访民众代表等人员。最后,主持人宣布最佳辩手和支持建厂的一方以5:4险胜,由邓老师赠送最佳辩手奖品——一幅2米余长的PX宣传海报在舞台中央拉开,邓老师点评道:“本节课很高兴你们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从认识你们迄今正好是第70天。对于本节课,大家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所搜集的文献整理成自己的观点,基本上做到了用‘立观点、找论据、去论证’的科学探究方式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最后的海报实际是2017年中石化在石油开放日设计的宣传海报,大家虽然在数据上没有完全匹配上,但是这种考虑实际问题的方式却和这些大公司、大企业做到了异曲同工之处。”
  活动第二部分是武汉一中朱莉老师带来的说课展示——《基于数字化实验对饮料的探究》,该课程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6《实验化学》的学生实验。

  在基于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朱老师将该实验确定为学生探究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文献搜集等相关工作,最终将实验聚焦到对果汁饮料中柠檬酸浓度、Vc含量的定量测量上。紧接着朱老师在基于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借机引入了配套的中和滴定数字化仪器以及氧化还原(ORP)传感器,创新了教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朱老师通过说课讲解、播放视频实录片段和现场实验的方式,将对这节课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后反思等环节与在场老师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引得现场老师连连赞赏。
  活动第三部分是由万长江老师对上述两位老师的课程进行点评:首先是对两位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邓老师基于真实情景展开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的形式推动课程发展,融汇了多门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同时让全班同学有课可听、有事可做,专门设立评价组学生,体现新课改“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较高程度地完成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和“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朱老师的课将项目式学习、数字化实验、微课等多种元素高度融合在一起,将“三重表征”进行推广,增加了“图像表征”,且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市场探究、社会探究,体现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这一维度。
  活动第四部分是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汤彦平特级教师带来的报告——《试题的编辑与实验的验证》,汤特强调在试题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原理的合理性、数据的合理性、逻辑的严密性、探究的可行性、习题的正确性、规律的范围性、实验的可变性、材料的趣味性等八个方面,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大量的题目实例和实验实例进行补充论证,引发全场老师共鸣。
  时光荏苒,近三个小时的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大家纷纷表示收益颇丰,期待工作室下一次的线下活动。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