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名师工作室
武汉市南湖中学 吴亚军-《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阅读次数:[]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实例从做功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能利用事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斜面、钢球、木块等
四、教学设计
设计内容 |
设计意图 | ||
教材处理 |
师生活动 | ||
情景导入 |
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讲述历史上飞鸟撞飞机的事例,并提问:看似弱小的飞鸟为什么能将钢铁之身的飞机撞毁呢?请大家讨论谈谈自已的看法。
|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由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切入主题 |
飞鸟能将飞机撞毁,是因为飞鸟能够做功,具有能量的缘故。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能量呢?
视频播放:①奥运会蹦床比赛②射出的子弹击穿物体③打桩机高举的重锤将桩打入地里④拉弯的弓射出箭⑤风吹帆船动⑥流水推动水磨
提问:在这些现象中形变的蹦床、飞速的子弹、高举的重锤、拉弯的弓、风、流水都具有能量,它们有没共同点呢?请同学们就此将图片进行分类。
归纳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的具动能和势能的物体。 |
教师根据情景描述能量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学生熟悉的场景。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根据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
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分析可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的概念,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
强化 练习 |
课件展示一组练习题判断各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课本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相关习题)。 |
学生思考完成练习题,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
强化训练,进一步加强对动能、势能概念的理解。 |
猜想与假设 |
请同学们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同学们的猜想依据又是什么呢?
能不能把类似的因素进行合并呢?使问题简化一下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猜想依据。让他们明白猜想不是臆想,不是胡乱瞎想。
引导学生将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把问题简化 |
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设计实验 |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在设计实验之前,教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
①如何控制变量
②如何将物体的动能的大小直观的显示出来
上台展示各的实验方案
|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自主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则对其方案进行“挑刺”,使方案更加完善合理
|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
|
进行实验 |
各小组进行实验
利用课件展示做法
|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不必局限于老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
学生认真观察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得出结论 |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见解。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述,并提示注意要体现控制变量法。 |
通过对结论的表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叙述的严密性 |
强 化 练 习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动能大小 的因素,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强化一下我们对此的理解。
课件展示相关习题:
①相同路面的不同车辆为什么限速不同?
②正在平直公路上洒水的洒水车其动能有何变化?
③飞鸟为什么能将飞机撞毁呢? |
学生利用所用知识认真思考讨论,并叫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教师要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
小 结 |
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物理学习方法的小结上进行阐述 |
及时小结学习方法,为学习下一内容奠定方法基础。 |
应 用 迁 移 |
影响重力势大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用实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指名汇报教师适时记录学生的猜想
归纳猜想,抓住关键点
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证猜想,首先请大家思考:我们该如何将重力势能的大小,直观显示出来,以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呢?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的提示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学生自选器材(可以是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你觉得在这实验中最让你感到棘手的是什么? |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奇思妙想,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使方案更加完美
学生反思回顾 |
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影响却能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对探究的注意事项、方法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使“过程与方法”目标得到落实。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
延
伸 提 高 |
课件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哪个对动能的影响更大一些? |
学生认真观察数据、思考讨论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总结 升 华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同学们从以下方面进行表述。
①在物理知识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疑惑?
②在物理方法的学习运用上你又有哪些收获? |
学生讨论交流 |
及时总结在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使知识内化形成学生的能力 |
作业布置 |
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 | ||
板书设计 |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三、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四、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和质量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高度和质量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沿着“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首先利用具体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支发现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在教材处理上教师没有按课本的编排顺序即:动能的概念——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应用——重力势能的概念——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应用——弹性势能的概念这一顺序进行讲解,而是灵活的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都提前与动能的概念起进行讲解,这便于学生找出各种能量的异同,加深对各种能量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将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作为学习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练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
作者简介:
吴亚军 武汉市南湖中学物理备课组长 武昌区物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武昌区第五届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